2007年6月29日,星期五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钱塘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农民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
湖州构建“三好六有”农村警务新模式
本报记者 朱兰英 通讯员 郭永泽

  警务室设在农村该做什么,警察扎根到农村又该做什么?昨天,记者跟随全国公安机关“三基”工程建设考察团到了湖州的农村警务室去看了看,那里警察的答案:驻村民警要做农民群众的“好邻居、好伙伴、好朋友”。这也是湖州创建的“三好六有”农村警务新模式的做法之一。对此,近日来到湖州考察的公安部党委副书记、常务副部长白景富赞赏有加,他说,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,湖州警方摸索出了好的做法,积累了好的经验,而且取得了好的成效。

  场景一:
  作为湖州市保存最完好的江南水乡古村落,南浔区合孚镇荻港村显得十分的古拙和憨朴。警务室就设在村口不远处,里头正在忙碌的6名白发苍苍的老人引起了大家的注意。
  “我们是‘六老’办公室的成员。”其中一名老人自我介绍道。警务室建到村里后,社区民警顾百荣针对荻港村的实际情况,将村里的老党员、老干部、老教师、老工人、老农民、老队长组织起来,经过培训后让他们成为村综合治理的主要力量。村民亲切地称他们为“六老”。
  “我们的作用可大了,对村里情况熟悉,对每个村民的性格也十分了解,说起话来有人听。”老人杨恒元显得十分自豪。他说,前不久,村里的两户人家产生了激烈的矛盾,村干部调解不好,派出所调解不好,最后他们调解好了。
  因为有了“六老”的带头,村里每个人都为自己能有机会参与社会治安工作而自豪。古村落去年以来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。

  场景二:
  赵湾村警务室的宣传册上明确地写着,这是一个“您家门口的派出所”。赵湾位于湖州经济开发区,村里小桥流水,荷叶满塘。民警胡继勇每周有3天半以上都在这里工作。“我不仅仅是一个警察,还是村里的协调员、服务员和管理员。”胡继勇对自己的身份作这样的解释。
  作为驻村民警,胡继勇创造了自己的工作方法。比如,他要求自己每月走访农户不下于100户,对归正人员和监管对象见面每月不少于一次。“我刚来的时候,村民不理解。有一次,去一户人家办暂住证,女主人冲我喊,警察来做什么,我们又没干坏事。可是,当他们知道我的身份不仅仅是警察时,她很高兴,让她的丈夫带着我挨家挨户去走访。”胡继勇切身感受到了群众对公安工作从陌生到了解,从了解到满意的转变。

  为了适应新农村建设和发展要求,湖州公安机关提出了驻村民警要做农村群众“好邻居、好伙伴、好朋友”的工作目标,以及警务室“有场地、有人员、有依托、有重心、有载体、有活力”的工作要求。这也是湖州警方推进“三基”工程建设的重要载体。
  湖州市委常委、公安局长叶寒冰说,湖州市64个派出所中有51个是农村派出所,以前大部分警力集中在市区,农村基层所队警力相对薄弱,加上农村地广人多,导致农村警务工作中出现了见警率低、出警速度不够快等问题。因此,只有大力建设农村警务室,将民警沉到群众的家门口,并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机制,确保民警安心农村、扎根农村,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。
  警察成为农民的“好邻居、好伙伴、好朋友”,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。它要求把各派出所警务室建在村子里,成为村民熟悉的邻居;把村民发动起来,使村民成为共同维护农村治安的伙伴;把警民关系密切起来,使民警和民众成为互帮互助的朋友。
  目前,湖州已建成168个农村警务室。在驻村民警和村民的努力下,去年全市农村地区社会治安出现了刑事发案、交通事故双双下降,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和破案数双双上升的良好局面。